Saturday, September 29, 2012

钓鱼岛报道揭美欧对华远近亲疏

信源:明

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于928日整版刊登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广告,无独有偶,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和英国的BBC也就此事展开了报道,但各国媒体因对华态度相异,其报道口吻就各有不同了

分析人士指出,在报道钓鱼岛问题上,一部分西方媒体虽然在措辞和姿态上仍能体现出相当的对华不友好,但部分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一问题时已经采取了较为中立的姿态,且明显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而《洛杉矶时报》更采用了中国方面的主张,而这正显示了欧美国家对于中国态度的变化

欧洲有意置身事外

众所周知,欧洲国家在传统的中国问题上出于其一贯看法,有时便喜欢采取一种超然态度,或者用一种各打五十大板的手段加以处理。近来的钓鱼岛问题也难脱此例。BBC928关于钓岛问题的一篇报道正可算其中典范

据悉,BBC这篇报道谈及的内容是中日外交官员于927日至28间在联合国就钓鱼岛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在这两天中,中日高层先后出席了联大一般性辩论。其中,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7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言时,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在其讲话中,中方已再次强调了其日本窃据钓鱼岛的基本主张。也就在同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借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又与日本代表儿玉和夫(Kazuo Kodama)就钓岛问题展开了辩论

这件事在BBC报道中自然均有所提及,但当BBC把中日就钓岛问题的对峙放到文章的后半段,并把部分中心放置在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斡旋时,整篇文章就显出了要彻底置身事外,并希望由第三方加以调停的意图了。而这篇文章的标题也从一开始就暴露了其意图,在标题中,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辩论竟成了相互攻trade barbs

实上,尽管BBC该篇报道的内文中仍想表现其在中日两国间完全中立的态度,但这篇文章在文末处使用的一张地图就显示出这种中立仍然还是存在着无可避免的偏见。尽管BBC的配图标注了中日双方在钓鱼岛这一地域的不同写法,但钓鱼岛东北不远处的油气田竟也清晰可见。尽管文章中并未提及此节,但BBC经告诉读者,所谓两国间的领土争夺终究也是为了能源,而这一说辞就不免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说法存在了微妙的重合。而以BBC为代表的欧洲媒体也在钓鱼岛问题上意外的展现出了传统欧洲国家对中国看似公正实则有偏见的态度

美国媒体钓岛选边

对于欧洲媒体在这一问题上的故作姿态,美国媒体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就鲜明一些,这也与美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有关;尽管美国军队仍于近期在关岛训练日本自卫队如何应对登岛人员,但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要在重要问题上选择与政府的一致的,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国媒体在谈及钓鱼岛问题时就基本上选用第三方角度来叙述这一事件

目前,中国坊间均在风传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于928日整版刊登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广告一事,但这两份美国大报在谈及钓鱼岛问题时的态度不仅仅就是登一份广告;诚然,作为叙述事件的第三者,美国媒体在叙述钓鱼岛时一般总是会把中日两国的写法并列的放在一起,但仅就《纽约时报》在928发表的另一篇专文中的情况来看,其作者已经把钓鱼岛的英文拼写放在了前面。这与欧洲媒体在谈及此事时先谈日本名称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该报还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领土主张不具备说服力

实上,也正是因为美国媒体这种选边的中立态度,反而使得各种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观点都能得到体现,而在这种看似没有明确立场的前提下,报纸和作者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在这一问题上更合理的解释,而《洛杉矶时报》在924日和25日的做法正印证了这一点

据介绍,《洛杉矶时报》曾在924日和25日先后刊出过两篇关于中日外交现状和钓鱼岛问题由来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均引述了中国在明清期间对钓鱼岛的描述,而25发表的文章更提及了日本当局曾在1885年确认钓鱼岛主权在中国一方的记录。结果,日本驻洛杉矶总领事新美润(Jun Nimi)竟为此专门前往该报报馆抗议,但他也只能称报纸并未选用日方说法,除此之外竟也无话可说

于是,在中日两国间仍在钓鱼岛问题对峙之际,在中日之外的欧美国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而从媒体的态度看过去,各国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便也可以一窥究竟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