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皇金博客
狭隘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而是爱国主义的“过度畸形化”表现,也就是说“爱国爱过头了”。而中国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和中国地缘政治息息相关,任何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都有可能刺痛狭隘民族主义者神经。
中国2012两会结束前,国务院前新闻办主任、现任全国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向政协大会建议,中国公众必须避免狭隘民族主义。这位在两会期间多次澄清不实传言的官员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足见中共在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间的清晰认识,因为随着崛起中国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狭隘民族主义开始滋生,爱国心的表达开始不理性,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羁绊。
赵启正4个建议相互辩证,其中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是第3个,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即一个人要想避免狭隘民族主义,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并全面深入了解国际社会。然后在避免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前提下,继续增强国际责任意识,更好地理解自己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总结赵启正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知此知彼”,理性看待自己生活的国家,以及这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在此过程中,公众慢慢学会理性爱国,摆脱狭隘枷锁。
狭隘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而是爱国主义的“过度畸形化”表现,也就是说“爱国爱过头了”。而中国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和中国地缘政治息息相关,任何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都有可能刺痛狭隘民族主义者神经。但真正的爱国还是基于民众对国家地位和国际社会的正确认识。
就当前中国国内及国际形势而言,最容易滋生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领域当属“中国军事战略”和“中国领土主权”,因为这是中国国内舆论近年来最为关注的,极易和民族主义绑在一起,其中察觉到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把持不慎,就会走向偏执和极端。
例如,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围绕中国在周边搞多边外交及战略部署,大肆介入中国南海主权争端,力挺钓鱼岛争端中的美日同盟关系,并连同中国周边国家频繁举行军演。中共在此过程中则一直处于“守势”,除了重申并坚持立场外,未作出任何尖锐反击。而国内民族主义者开始展现出不理性和狭隘的爱国呼声,有的甚至抱怨中共“过于软弱”。但即便这样,西方舆论仍将中共“坚定立场”标榜为(愈趋)强硬的表现,甚至冠冕堂皇地将中共“强硬”归因于国内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狭隘民族主义者。
持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国民众对这个国家“有爱、有怨、又无奈”,他们往往质疑中共在处理国际事务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的气度和力度。就气度而言,狭隘民族主义者不赞成中共过于忍耐,放纵其他国家的不轨行为,比如菲律宾等国在南海的得寸进尺;就力度而言,狭隘民族主义者抱怨中共不能主动出击、速战速决。虽然民族主义极易催生个人爱国心,但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心则是危险的。比如,抵制日货,鄙视外国人或对南京大屠杀雪耻等。这都有可能引发他国民众及政客对中国发展意图的误解和不信任。
而且,和美国短暂历史潮流中表现的“霸道”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王道”,彰显“礼仪之邦”特色,从来不主动诉诸武力侵略它国。
从毛泽东时期的“反对霸权”,到邓小平时期强调的“永不称霸”,再到胡锦涛所反复提到的“好邻居、好伙伴”,中国“王道”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西方并不完全理解中国秉持的这种“王道”,认为中国存在主导地区政治及国际体系的“野心”。它们除了狐疑红色专政的固有原因外,还对中国战略及历史定位缺乏客观认识。多数西方政客眼里,中国这一“中央王国”在国际体系中维持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由上而下”的官僚统治,其他国家则成为其“支流国家”。由此,无论中国何等强调“和平崛起”,“中国威胁论”总是不绝于耳,那些“支流国家”往往都成为“被同情者”。这是西方对中国地缘政治的“片面”看法。
另一方面,中国人看西方在不同时期也呈现不同特点,期间不乏盲目认识与随从。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闭关主义”及中国人世界观出现转变端倪。清代启蒙思想家及政治家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扭转“华尊夷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促使国人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用于防御和反击,后来慢慢过渡到文化领域的学习;到了五四运动及鲁迅时期,“拿来主义”激励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中“祛除糟粕,取其精华”,汇聚中华文化精髓,展现中华民族之魂;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借助西方先进技术发展了自身军事实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更加包容。
现在中国民众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认识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会反观中国地位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这些人多数为留学海外的70后、80后、甚至90后。他们目睹或体验了西方政治体系的各种弊端后,不再盲目崇尚西方政治价值观,反而更能理解中国复杂国际环境,更能理解中共执政的不易,因此不会轻易掉入“狭隘民族主义”爱国思潮的死胡同。
另外,狭隘民族主义影响国内事务更危险,这主要表现在“疆独、藏独、甚至台独”这三个方面。国内外反华势力极易借汉族、藏族和维族等之间的分歧,催生任何一方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挑拨离间,破坏民族团结,引发社会冲突,损害国家主权完整。不过,随着个人认识的不断加深,相信狭隘民族主义最终是可以被消弭。这就需要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和沟通,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国内各种矛盾,了解国家民族团结的不易。
中共精英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压低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引领积极的民族主义向良性方向发展,让民众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可能束缚。正如赵启正所言,中国民众不但应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也应有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度。这种胸襟和气度具体到爱国者身上就是要避免眼光短浅,增加对不同思想、文化与种族的包容心,防止偏执的民族主义上升为民族侵略主义或种族主义。
中国要崛起,就要展现大度与包容;中国人要爱国,就需要展现理性和气度,以多元化视角看待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以自信的大国心态走向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