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4, 2012

中共列成绩单:十年来免除50国300亿债务

信源:世界日

114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文《和谐世界:共赢发展的中国贡献》,全文列举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执政的中国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并通过事例和一系列的数据列出了这十年来的绩单,如十年来免除50300亿债务等,并称这是顺应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形势

文章首先以总结的口吻对这十年来的成就进行了定位,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形势,积极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倡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括之后,文章对这十年来中国战略的世界和平做了举例说明,以和平内涵、和平认知、和平作为、和平形象四方面,来阐述胡锦涛执政十年来对于国际和平作出的贡献

和平内涵

文中于胡锦涛数次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了梳理,如

20054月,胡锦涛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2005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和谐世界理念

2006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会议上首次提出谐地区思想。

20068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2007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和平

文中称,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共和平、共命运、共发展的世界观

文中引用了中共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话,对中国的世界和平观进行了概述,称十年来,中国领导人利用出访、参加国际组织等场合宣示中国主中国立,既体现了中国和合的宏大思想,又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互赢的时代潮流,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共和平、共命运、共发展的世界观。

和平作

对于和平作为,胡鞍钢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最不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多予之,少取之’”

文中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中国推动以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各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文中称,迄今为止,中国共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2万余人次。

另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的稳增长、调结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4.4%提高到10.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十二五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10亿美元

时,中国根据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对外援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对外援助原则,切实履行援助承诺的行动。中国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约合48亿美元)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和平形象

对于中国的和平形象,文中认为中国一直在传播和谐世界理念,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文中称,中国为自身的和平形象塑造了一张中国软实力的名片,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同时也包括,中国同多国成功举办的中国年感知中国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汉语热,成为国际潮流

文中还用数据加以佐证,2004年,中国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如今,遍布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已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