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新华网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推销其招牌政策“安倍经济学”,对中国军事力量正常合理的发展含沙射影,为参拜靖国神社辩解,甚至把当前日中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
中国专家指出,这是日本领导人惯用的“障眼法”,旨在以攻为守,试图通过描绘所谓中国威胁,掩盖日本扩充军力挤占财政、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推出《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事实,转移国内民众对“安倍经济学”弊端和安倍政府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的担忧。
转移视线 实为心虚
作为首名在达沃斯发表主旨演讲的日本首相,安倍首先突出“安倍经济学”实施一年多来的成效,尤其是经济结构改革这“第三支箭”,夸口称,他已经打破“某些改革永远不可能推行”的观念,同时承诺改善经商环境、改革劳动力市场,促进男女雇佣平等。
不过,就“安倍经济学”对摆脱通货紧缩、重振日本经济的实际效果和后续动力,日本国内外经济学家、财经媒体多有疑问。安倍发表演讲同一天,日本银行、即日本中央银行警告,因大规模量化宽松导致日元下跌而被推高的物价在近期快速上涨后可能陷入停滞。
安倍在演讲后半截话锋一转,声称不要“武力和威胁,而是对话和法制”,“必须在亚洲地区抑制无止尽的军备扩张”,要求“军事预算彻底透明化”。共同社、《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媒体和法新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均认为,这番话显然针对中国。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刘江永教授说,安倍这篇演讲一方面意在向日本民众展示其经济政策的成功,许诺今年提高工资水平,以缓和国内对今年4月1日起增加消费税率的忧虑,为9月连选连任自由民主党党首铺路。
另一方面,安倍再次大谈“军事透明度”,意在转移国际社会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导致国内外批评、与邻国关系紧张的关注,掩盖安倍内阁执政后寻求突破和平宪法限制的举动。
刘江永说,日本去年底通过今后5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安倍内阁在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公共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两倍多的情况下,依然大幅增加防卫费用,年均增加3%,而今年4月日本消费税率恰恰将从5%增加到8%。这似乎意味着,安倍内阁打算把财政问题转嫁给日本国内外所有消费者,把民脂民膏用于今后的军力扩张。
安倍内阁去年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且不顾国民强烈反对,在短时间内利用在国会的优势强行通过特定保密法。刘江永说,安倍要求别人透明,自己却遮遮掩掩,积极发展军备,制定针对中国的军事计划,特别保密法的制定更是大大限制国民知情权和媒体报道自由。这违背了日本战后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刘江永说,安倍使出这种障眼法,“是心虚的表现,是以攻为守的表演”。
口是心非 国际作秀
按照共同社的说法,安倍为了避免国际社会把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与复活军国主义挂钩,在达沃斯演讲中表示“日本是一个誓不再战的国家”,接受主持人提问时称外界对他参拜靖国神社“误解非常大”,“我们已经发誓永远不再发起战争”。
然而,安倍似乎忘了,就在19日,自民党通过今年行动方针,删除“决心贯彻不战誓言与和平国家理念”,写明“继承”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媒体说,这充分体现“安倍色彩”。
针对中国和韩国的抗议,安倍辩解称他“无意伤害中国人民或韩国人民的感情”,愿意与中韩领导人“敞开胸襟”对话。这番表态看似有诚意,却让人想起安倍的“政治导师”、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正是口口声声说要对话,实际对话内容却是辩解自己为什么要“拜鬼”;声称无意伤害邻国人民感情,实际行动则完全相反。
刘江永认为,在前首相村山富市等日本国内有识之士发言批评安倍参拜、邻国谴责、美国也表示“失望”的情况下,安倍在达沃斯依然给自己辩解,目的为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引发中日、韩日围绕历史问题的矛盾,而且引发日本与国际社会、战后秩序的矛盾。安倍想通过参拜偷偷地为东京审判翻案,否认战犯的存在,提升靖国神社在日本特殊的宗教地位,既违反了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也违反了国际法、联合国宪章。
刘江永说,如果安倍“誓不再战”,自民党行动方针应该写明,而不是删除;如果“誓不再战”,安倍今后就该把增长的3%防卫费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善后处理和灾区重建;如果“誓不再战”,就该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而不是强化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拉着美国搞对抗;如果“誓不再战”,就该在日本国会通过决议,深刻反省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战争罪行,否则,“如果只是说说漂亮话,这种国际作秀也该收收场了”。
不学无术 不记教训
安倍22日下午在达沃斯与一些外国媒体记者见面时称,当前日本与中国处于与一战爆发前英国与德国“相似的形势”。英国《金融时报》和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安倍说,尽管英国和德国贸易关系紧密,但没能阻止战争1914年爆发。
对这番话,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打圆场,说安倍的意思不是说日本与中国可能发生战争,只是强调亚洲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一些分析师指出,且不说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原本就有敏感和脆弱的特点,今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安倍这番话不过是重复一些西方媒体的调调,而且意在借助达沃斯这一场合,用西方人熟悉的话语针对中国打“外交软战”。
刘江永认为,安倍企图利用这样的场合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牵制,提出这一论述,实际是要冲淡国际社会对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注意。与其把当前中日关系比作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不如比作甲午战争前10年,安倍内阁现在的对华政策与当时日本伊藤博文内阁对华政策有相似之处。钓鱼岛正是甲午战争后期被伊藤博文内阁以秘密内阁会议决议的方式窃取和占有,安倍现在就钓鱼岛问题的态度与伊藤博文很像。
刘江永说,安倍拿一战前英德关系说事,是“不学无术”的表现。如果真要谈历史,安倍应该记得,日本在一战末期试图趁德国失败,侵占中国山东,更应该记得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成为东亚的战争祸水,几乎导致日本民族毁灭的教训。
刘江永说,从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有两个甲子,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前一个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后一个60年。今后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
刘江永认为,前后两个甲子对比鲜明,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国家发展模式变化:前者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后者是和平主义,通过贸易发展。然而,从安倍主张的国家模式和对华政策看,他试图打破战后束缚,修改和平宪法,颠覆战后国际秩序,恢复日本在战前的荣耀和地位。实际上,所谓恢复“正常国家”是一个不科学的伪命题。战后日本和平发展60多年,恰是一个正常国家,今后日本如果走向历史倒退的老路,不仅不正常,而且会降灾于邻国,危害日本自身。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对安倍内阁包括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在内的右倾化动向予以高度关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