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 2014

展望將來 : 新的六十年

    

 賀燁樑

六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在慶祝福利會成立六十週年的歡樂中,讓我們在回顧過去之餘,更能展望將來,迎接新的六十年

真正的「竹升」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孩子在五歲以前, 中文是頂瓜瓜的, 且還是溝通的唯一語言, 但一進入學校, 他們就全部英語對白了。跟他們説中文, 他們聽得懂, 但很奇怪, 他們卻用英語回答。有時貪玩, 也能説上幾句簡單的中文而以。就算是讀上了多年的中文班, 結果也是差不多。我們取笑他們為「竹升」,兩頭不通之謂也。

這不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嗎? 而且不限於一小部份華裔兒童, 是一個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你若問他們, 為什麼不用中文, 很多時, 都是一笑置之; 有時也會回答, 我是加拿大人, 英文是我的語言。對, 這就是問題的關。不論是何種膚色, 他們在這裏土生土長, 加拿大就是他們的祖國,是這裏長大的加籍加人。看來,我們為人父母者,才是真正的「竹升」。

從尋根到扎根我們是移民,是華僑,来自香港,台灣、大陸、東南亞,背景是中華文化。在這裡生活,實在有點寄人籬下之感。來加初年,置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孤獨地遙望著太平洋彼岸的新中國,不禁引起了陣陣的鄉愁和愛國熱情。「中國熱」、「認中關社」,是我們海外留學生所關切的問題,「福利會」也就成為我們的指路明燈。後來,成家立業,組織小家庭,生活忙碌,漸漸也安定下來,開始在這裡扎根,開枝散葉。但還是有點鄉愁。再後來,移民來得更多,在這裡的社區服務、文娛活動也多了起來,噓噓嚷嚷,但還是擺脫不了那「竹升」的感覺。

華人現狀 

正所謂「青山處處留忠骨」,大部份的華人,都叠埋心水,在此養老。忙碌了好幾十年,退体了。閒來到世界各地旅遊,打幾圈衛生麻雀,唱歌排舞書法國畫乒乓園藝,總之,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更有人回流港、台、大陸,或更甚者,移居到氣候溫暖的南美、西印度群島、泰國等地的退休天堂

要溶入加拿大社會主流,更有華人從政,從聯邦政府、省議會、市政廳各級政府機構,都有華人參政;也有出色的商業精英,例如 Blackberry John Chen (程守宗)

也有致力華人福利的僑領,辦老人院,推廣華人社交活動等。也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的賢達,例如本會的朋友吳永光醫生。

精神出路

面對僑社已有的形形式式各种福利、活動,那麼,除了每季的聚餐大食會、文娛助慶活動,「福利會」又能為會員提供怎樣的會務、活動呢?對一般華人來說,旅游足跡早遍天下,跳舞麻雀也疲倦了,休閒在家,這「竹升」還是要找新的精神出路。其實,「福利會」早就已有這類活動的雛形,例如醫療講座,科技新知3D打印,每週的「吹水」聚會等。這類活動可以發展成定期的座談會,每次討論我們關注的切身問題,從醫療衛生,到經濟思想,人生哲理,天南地北,大發議論;更可以請來權威,作專題演講,務求能啟發會友,去解決一 些切實的問題,找到新的精神出路。隨手拾來,一些可以討論的有趣的問題:

1. 海外华人大批回国养老
2. 香港會有「再回流」返加?
3. 我国男多女少现状难改,剩男普遍
4. 美式本主义经济模式 vs 政府干预经济模式
5. 民族主义
6. 香港泛政治化购物天堂失色

總之,多提問題,多作討論,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另方面,要生活得更美好,就得大力推廣各類文藝創作: 歌唱、舞蹈、寫作、小說、話劇、詩詞、繪畫等。 聯繫下一代 ,「福利會」才能繼續發展會務. 再來六十年, 培養下一代,找新血,就要關注下一代切身的問題。我們要做溝通的橋樑,不再是做兩頭不通的「竹升」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