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
一位老會員
(35年會慶)
發起成立華僑福利協會(現名華人福利協會)是始於一九五三年的冬天. 這年的十月一日, 侯萍溪伯約請了一些朋友, 以及文幼章博士等加拿大友好人士, 在華埠金龍酒家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宴會,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週年. 這大概是多倫多各界人士首次隆重的慶祝新中國的誕辰.
發起成立華僑福利協會(現名華人福利協會)是始於一九五三年的冬天. 這年的十月一日, 侯萍溪伯約請了一些朋友, 以及文幼章博士等加拿大友好人士, 在華埠金龍酒家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宴會,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週年. 這大概是多倫多各界人士首次隆重的慶祝新中國的誕辰.
慶祝會過後, 侯伯發起成立一個團體, 一些朋友便聚集復興公司商量其事. 復興公司是侯伯開設的一家商店, 銷售一些中國成藥及報刊. 我這年七月剛從中國移民加拿大, 也不時到復興走動, 除了購閱一些報刊, 也聽聽新聞議論. 當日常在復興敍會的, 有司徒輝(在「多倫多洪鐘時報」任翻譯及編輯), 謝賡年, (留學生), 李少華(在「洪鐘時報」任職), 關越超(洪門人士), 李劍鳴(老華僑), 周頌平(電器店老闆), 鄭誠銘(留學生), 還有陳民, 方平等幾位新鄉里, 以及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華裔律師. 大家相敍一起, 多議論報章上有關新中國的報道, 以及一些社會問題.
福利會是於一九五四年十月正式成立的. 真是彈指一揮間, 三十多年過去了. 一些年老的發起人已不在世. 當年的稚氣少年, 如今亦已兩鬢如霜. 會友們長期在義務勞動的園地裡默默耕耘, 貢獻是不易評説的. 不過, 我們從福利會的歷程及下述幾項活動中, 大概是可以看到她在歷史上所留下的足印, 瞭解義工的意義吧 !
(一)一九五八年, 多倫多一位姓鄺的華僑被白人殺害, 警方久未破案, 福利會致函市長菲臘斯表示關注, 促使有關當局對案件的重視.
(二)一九六零年中國北京藝術團來加拿大訪問演出. 當時全加「中華會館」在國民黨的控制下, 進行全加性的抵制活動, 福利會公開發表聲明, 指出「中華會館」的做法有違加拿大人民與多數華人的願望與利益. 當北京藝術團抵達多倫多時, 福利會發起及組織各界人士熱烈的歡迎北京藝術團, 並協助解決一些雜務及生活問題. 後來北京藝術團表示, 她在多倫多為期一週的訪問演出, 獲得了成功, 增加了中加兩國人民的瞭解與友誼, 與當地華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三)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期, 一群熱心社會事業的香港留學生加入了福利會, 開設了兒童中文班及新移民英文班(詳見陳世超的介紹). 中文班至八十年代初多倫多公立學校設立中文班後才停止 .英文班堅持至今.
(四)七十年代中期, 加拿大聯邦政府提出多元文化的主張, 並擬制訂平等的移民政策, 福利會積極的參與這項滙向社會主流的活動, 派代表出席為討論移民綠皮書於一九七五年在溫哥華召開的第一次全加華人團體代表大會.
(五)一九八四年, 本會參加大多市中國文化中心籌備委員會. 團體成員包括「安省中華會館」以及一些國民黨人士. 文化中心後來雖未能辦成, 但此項活動顯示, 為了華人社區的整體利益, 不同見解的團體及個人是可以合作的.
(六)一九八五年本會參加發起成立大多市華人團體聯合會, 目的是加強各華人社團合作, 共同辦好大家關心的事.
(七)一九八八年三月本會參與一項支持大多市籌款的活動.
五十年代初期, 加拿大人口不多, 多倫多華裔, 華僑約有五千人, 大多數在洗衣店, 餐館或小雜貨店等行業工作, 社會影響力十分薄弱, 經常受到種族偏見者的侵擾.
這時, 新中國成立不久, 在東方像巨人般的站起來.
熱愛祖國的華裔加人, 對中國的興起感到無比振奮, 殷切. 希望加中早日建立邦交. 但當時受國際反華逆流的影響, 加拿大人包括不少華裔對新中國十分隔閡. 侯伯等有見及此, 乃發起成立華僑福利協會, 要在促進兩國人民的瞭解與友誼方面做點有益的事. 這個團體還有一個使命, 是希望能廣泛的團結各界華人, 為本身謀福利, 爭取社會平等地位及正當權益. 八十年代後期, 來加拿大的香港移民劇增. 據估計, 至今多倫多已有華人二十多萬. 至一九九七年可能會更多. 大批新移民, 帶來大量的資金與人才, 刺激各行各業競爭, 也衝擊了安寧的華人社區以及它裡面的傳統社團. 何去何從?
這是今天大多傳統社團提出的問題. 在潮流的衝擊下, 難免使一些人有失落感. 但我覺得, 像福利會這樣的傳統社團, 它有草根階層的支持, 其生命力是十分頑強的, 祇要我們加強團結互助, 滙向加拿大社會主流, 是可以生存下去, 和繼續對社會作出貢獻的. 現在的華人社區發展和擴大了, 有些事情, 一個社團單獨去辦感到力量不足, 我們可以聯合較多的團體一同來辦. 我相信這樣是可以把事情辦好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