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 2014

悠悠五十載 一歲一峥嶸

黃才會長  

(50年會慶)

    歲月匆匆,彈指間50年光陰一揮而逝。光陰掠走人的青春年華,留下了刻在歲月中的痕迹。50年前,從家鄉來到加拿大這塊父輩們用血淚修築鐵路,促進國家統一的土地。那時,我15, 親 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帶來的喜悅。但是在當時,新中國不為西方國家接受,就連父輩的老華僑們,雖然對故鄉有着割不斷的情感,但對新中國沒有親身的感受,衹 是從西方媒體和國民黨辨的當地中文報紙中了解新中國,在認識上存有一定的誤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這批來自新中國的熱血青年,感到有必要讓西方社會 和老華僑們了解真實的新中國,於是在1954年成立了華僑福利恊會。

         協會的宗旨非常明確:團結廣大華人,發揚中華優良文化及傳統,發展福利事務,促進加中人民友誼,增進民眾和社會福利,促進會員的娛樂及其他非牟利性質康樂活動,客觀介紹新中國,促進加中建交,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 協會成立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人參加.他們富有熱情和朝氣,對新國懷着樸素的感情,會員之間相互關懷照顧,福利會充滿了凝聚力,會員人數迅速增加。

         福利會成立後了《周末快訊 (Weekend News)》會刊,每周一期。當時中文印刷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先進,會刊就以手抄本形式出現,謄錄文稿,臘刻印刷,裝訂成冊,會員們分工合作。當時多倫多有五千多華人,會刊就發行了二千多份。

60年代,福利會團結了一批從香港來的留學生,共同辦了長城書店,售賣進步書刊和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同時大力支持出版《多倫多商報》,這些宣傳形式在當時對傳播中國文化,推動加拿大對中國的認識,促進加拿大人民客觀了解新中國起了很大的作用。
   
    福利會的會員們還利用周末和假期,到多倫多周邊城市的大專院校和華人社區去放映新中國的電影,會員們帶着放映機,電影帶,開車上百公里,風霜雪雨,披星戴月,自己搭上時 間和汽油錢。觀眾們在《地道戰》、《女籃五號》、《祥林嫂》、《收租院》、《東方紅》這些和中國電影市場同步的影片中了解新中國。福利會開設了中文班、英 文班,幫助新移民學習英文,教土生的華人子女學中文。同時,協會還為大家提供免費報稅、文件翻譯等多項服務,讓初來步到的新移民感到福利會就是自己的家。

          5060年代,加拿大社會還不敢接觸從”紅色中國”來的代表團,福利會挺身而出,承擔了具體的接待工作。福利會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加中兩國建交前後的那段時。那時候活動多,聲勢也大,為促進加中兩國建交,會員們傾盡了心血,很多會員為此也受到了很多的“委屈”。加拿大率先在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後,加拿大認同新中國的力量逐漸壯大,兩國的友好關系日益加強。在加拿大生活了大半輩子,沒有什麼事情,比加中建交讓我印象更深刻的了!

         50年春秋,人生不會再有另一個50年的崢嶸歲月! 但是這個社團的生命力應該還是旺盛充 滿活力的。遺憾的是,隨着光陰的消逝,福利會的會員們由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會員們雖然常常聚在一起,那大多也是聚舊,協會少了往日的 “生龍活虎”,这顯然是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福利會過去人才濟濟,協會辦得有聲有色,但那已經是歷史。怎樣使一個老化的社團跟上時代腳步,繼續在僑社的大 家庭中發揮光和熱,這是福利會在未來的發展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如今的華人社會,社林立,團結最為重要,從孤立分散的團體走向華社的大聯合是歷史的必然。福利會希望在來的發展中與時俱進,讓老僑團重新焕發出青春的生命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