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华盛顿邮报
|
钓鱼岛风波一刻也未渐歇。此前不断有媒体认为,中国对钓鱼岛的声索纯为“抢占资源”,但从历史和现状看,中国的主权声明理所宜然、势所必然,其中还夹杂着难以宣泄的民族感情。
钓鱼岛争端风浪继续涌起。中国国防部9月27日证实了两艘中国军舰在钓鱼岛海域巡弋。而在10月1日,1艘台湾海岸巡逻船和中国4艘海监船及2艘渔政船相继驶入钓鱼岛附近毗连区。2日,日媒再曝2艘中国渔政船驶入该海域。
而另一方面,美国航母乔治华盛顿号(USS George Washington,CVN-73)和约翰斯滕尼斯号(USS John C. Stennis,CVN-74)航母战斗群,近期进入东海逼近钓鱼岛,有如1996年台海危机时“协防”台湾的态势。
可以想见,美国此举是为了“摁住”日本,防止其肆无忌惮挑衅中国底线,正如台海危机时告诫台湾勿轻举妄动;然后再炫示肌肉隐示威胁,最后使僵局不了了之。而如今钓鱼岛现状已被打破,争端不可能因美国的介入而化解,中日“斗法”势必持续。
然而在很多美国媒体看来,钓鱼岛争端无非油气和渔业资源之争。曾发表《中国领海争端:三大歪理套住美国》指出这种看法其实并无依据。而近日《赫芬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美媒再度出现这种论调。
中国向联合国递交领海基线地图是将钓鱼岛海域划为专属经济区的前奏,清楚地表明了对该海域油气及渔业资源的领属。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日的文章同样认为,从中国将该列岛命名为“钓鱼岛”及日本将其主岛称为“鱼钓岛”(Uotsuri)来看,钓鱼岛对中日渔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周边海床可能蕴藏的油气资源,钓鱼岛之争实质就是资源之争。
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地与日方的态度相呼应。日本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此前就曾多次表示,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在确认钓鱼岛不归清朝统治后才将其正式纳入版图,中国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听闻东海可能蕴藏石油资源后才提出主权主张,因此中国的主张显得“无理取闹”,完全是眼馋东海的油气及渔业资源。
对这种说法,台湾学者邵汉仪从日本国立公务书馆、外交记录办公室和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搜集了逾40份明治时期的文件。该学者的研究表明,明治政府在1895年之前就承认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的。而清王朝的官方文件中更是确认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因此,再根据《开罗宣言》相关规定,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声索于法有征、于理有据,并非单纯看重附近海域的资源。
而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奈德(Daniel C. Sneider)教授同时也指出,说争钓鱼岛是只为了油气和渔业资源,实在中国人看得太过狭隘。钓鱼岛之争实则是二战的后遗症,是国家尊严之争,是为了一些无法愈合的历史创伤。
其次,除了“理”之外,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声明还是出于“势”的考虑。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遏制战略”之父杜勒斯(John Dulles)就曾在西太平洋布下两条“岛链”,以牢牢锁住共产主义中国和苏联的“扩张”。当然,中国在当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要扩大在自身东南海域的活动。
但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渐起,中国逐渐开始从第一岛链上探出。如果说在钓鱼岛现状被打破之前,此举还算一种军事冒险的话,那么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领海基线后,中国海军进入钓鱼岛海域、突破第一岛链就获得了某种正当性,使得解放军不再屈居第一岛链内呈“困兽”的态势。
综上所述,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声明是民族尊严之争,是理所宜然、势所必然,并非是很多西方媒体和日本政客所说的,保钓只是为了一点资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