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南方日报
|
神舟九号航天员
“蛟龙”号潜航员
互致祝福
新京报今日头版截图
昨日从电视屏幕截取的画面显示,在航天员的控制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成功接触。 新华社发
“蛟龙”号从7020米海底凯旋,返回母船甲板。新华社发
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向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
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说:“今天,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叶聪、刘开周、杨波3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12时55分,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微博)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蛟龙”号潜航员在海底向神舟九号送上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一天之内,中国同时诞生了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神九天宫首次手控对接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九精准“倒车入库”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神十还将载人交会对接
当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说,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我国规划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按照规划后续还应该有神舟十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但她指出:“对于神舟十号具体任务的安排和实施时间,要等到这次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以后进行全面总结,以及对天宫一号进行全面评估以后才能最终确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经费约390亿
武平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总经费约390亿元人民币。
武平说,我们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务,也就是完成神舟六号任务以后,经费一共花了200亿元人民币。我们全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也就是到明年完成神舟十号的任务,从预算上来讲,应该也是不到200亿元人民币,约190亿元人民币左右。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
可在全球99.8%的海底长时间作业
据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24日电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4日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本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达到“蛟龙”号潜水器最大设计深度。
这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以来进行的第49次下潜试验。
这场我国载人深潜史上里程碑式的下潜试验在一场大雨中开始,北京时间4时30分,海试团队举行试航员出征仪式,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入潜水器。
5时29分,在水中调整了几下身姿后,“蛟龙”号稳健地向深海潜去。
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内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显示着海面和水下的监控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北京时间8时55分,监控屏幕上“蛟龙”号深度悄然指向“7005”,早已屏息等待的人群瞬间沸腾了。
9时07分,“蛟龙”号来到7020米深度海底,并进行了海底航行、布放标志物、取水样、摄影摄像等作业。“在航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底有散落的类似结核状物体,有白色、紫色的类似海参的生物,有很短很细的类似海绵的生物。”叶聪说。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说,“这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他同时表示,海试团队将再接再厉,择机继续开展一到两次7000米深度下潜试验,进一步验证潜水器在7000米深度的各项功能和性能,为潜水器日后投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