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2, 2014

中国外交路数突变 美国“失宠”

信源:法广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携夫人彭丽媛启程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期间出席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这也是2014年中国对欧外交年的开始。今年中国对欧、中东和拉美的外交布局,已再次凸显出习李政府外交的全面去美国化


2013年的加州峰会上,奥巴马赠送习近平红杉木椅,被媒体解读为两国平起平坐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两会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为2013年中国外交的特点作了总结,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结合中国过去一年外交的实绩来看,积极进取传递着别样的信息。不少分析认为,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塑造亚洲新国际体系时代的开始,中国外交布局中边是首要设计已经开始凸显。美国在中国外交重中之重的地位已经改变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外交就开始向边为首要的方向转型,这不仅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着重以平衡大国的策略,也是中国开始突出外交关系多样化的信号,更显示着在中国外交中去美国化时代的到来,或者说是中国外交不再围着美国转这一节点的到来

总结习李新班子以来二人的外访行程,习近平遍访及欧、亚、非、美等洲14个国家,其中有半数是中国周边国家;李克强访问的9个国家中,有7为中国近邻。在密集走动中,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3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将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此外,在经济外交方面,周边更成为战场。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纪海上丝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亚洲基础设施投行等合作理念,推出中国盟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这些动作无疑诠释着习近平去年10月底在周边外交工作会中阐述的核心外交设计,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中国与美国的交往却相对平淡。除习近平刚上台洛杉矶与奥巴马大谈新型大国关系务虚之后,美国似乎就把中国高层放在了一边。而与俄罗斯等传统友好国,南美、非洲等利益相关国以及周边国家,中国的交往就实在的多。这一布局不仅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中国着重以平衡大国的策略,更显示着在中国外交中去美国化时代的到来,或者说是中国外交不再围着美国转这一节点的到来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去年10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与会的习近平大有独占舆论鳌头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奥巴马的缺席。后者彼时正枯坐白宫,为联邦政府关门和债务上限的问题与共和党死扛,为了捍卫医改成就而将再平衡暂弃一旁。对此,美国东亚政策的重要智囊如包道格(Douglas Paal)及坎贝尔(Kurt Campbell)等人认为,这种情形至少从象征意义上而言这是中国的胜利。但对中国而言,这不是谁胜谁败问题,而是在逐渐淡化美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对手方这一角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方面同苏联交恶,在周边除了巴基斯坦和朝鲜,几乎没有朋友

在冷战及反苏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同时挑战西方和东方国际体系。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对中国的国家政权、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中国的外交必须是以大国为首要。而在中苏爆发边境冲突后,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外交的美国化就已经开始,到美中建交后正式出现美国化

在一个美国当头的国际体系中,美国成为中国外交中绕不开的因素,或是假想敌,或是合作的对象,中国经济的发展本身也是在这一体系之内展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也是向以美国为主导的开放和接轨。学者何伟亚在《帝国的课业》中阐述了大清帝国的天朝秩序如何被剥离,被纳入近代西方国际体系并成为其政治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而对于中国三十多年来新的开放,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国际行为经历了国际社会中的社会化,本质上就是美国化

美中建交后,中国外交的美国化算是正式出现,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外交中有一个重大区别。就美国而言,毛对其苏联政策的战略意图心存怀疑,而邓则以中美战略利益一致为出发点;对苏联,毛将其视为抽象的威胁,而邓小平则认识到了实实在在的潜在威胁,与美国的对话更侧重具体操作。基辛格认为,邓小平不再像毛泽东晚年那样对中美关系持摇摆不定的态度,也不再向往世界革命

而在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的时代,中国外交大事中绕不开的也是美国的影子。从1992年的对台军售,到4年后李登两国酿成台海危机;从美国误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管是分是合,中国将外交重心中的对手方指向了美国

有学者指出,中国外交的美国化起因在当年抗衡苏联的需要,其后由于改革开放的经济需要及台湾问题,使美国化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减弱,反而逐渐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其中这种美国化趋势发展更依赖于两国经济高度的互补,美中在事实上形成了G2,要求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合作协调。但由于美中实力的不对称,协调和合作事实上就是中国要跟着美国走。又鉴于美中国情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的国际行为和规范要能反映自身本质,又要能拿出为这种国际行为进行解释的话语体系。因此,中国未来外交关系中有必要出现去美国化动作

而王毅总结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即是悄悄地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八个字当然同之前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一脉相承,而其重点更在于极有。在这方面,实现外交关系多样化是选择之一,而紧固周边成为2013年的落脚点。在南海,中国强化与越南等国的合作,在南海行为准则的对话中释放善意;在东海,确保围绕钓鱼岛的争端斗而不破,;而在中印边界则实现有效的控制,避免因小冲突而贻误大局
四五十年前,周边国家反对中国,因为中国领导人要输出革命;直到今天,中国在内政上会否出现回头路,重拾极端的意识形态甚至输出革命,这些仍是周边国家的疑虑。这种担忧在美国人也同样存在,但中国领导人往往只会在访美时才会强调改革,强调如何搞好内政,似乎是在安抚美国。但随着习李在周边推行一种积极的外交政策,中国领导人开始在东南亚阐述属于内政的改革思想,这种在周边广交朋友的办法无疑是中国在外交上的改弦更张

从中共十六大到十七大的报告中,中国外交布局的顺序是发达国家、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多边外交,而十八大的表述则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为中国外交的转型拉开了帷幕。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周边外交在10年内并不能超越对美外交,经营周边是在稳定大国关系的前提下。由于中国周边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美国重返亚太是借力打力,因此中国突出周外交是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强化积极有为的分量。但无论如何,中国外交去美化时代已经开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